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,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突出抓好“一老一小一青壯”民生工作,解決好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讓老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寒冬已至,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令人牽掛,本報即日起推出“寒冬時節探養老”系列報道,通過深入居民家中、社區和養老機構走訪,“把脈”河南養老服務。
養老,是全社會都關注的一件事。
怎么養老?今年5月份,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,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省將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,提高服務品質,提升科技支撐水平,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、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,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。
居家養老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,三種基本養老模式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。我們今天聊的,是居“首位”的居家養老。
身不離家,居家養老“占大頭”
11月21日,正值“小雪”節氣,鄭州迎來“速凍”模式,刮起5級左右的大風。
在鄭州市鄭東新區龍湖辦事處小郭村社區,侯勤妞家來了兩位志愿者。“我的身體還可以,自己能照顧自己,和孩子們住一起也不方便。”一個人居住的侯勤妞說,“人上年紀了就要適應老年生活,志愿者每星期都會來家里看看,問我的生活情況,讓孩子們放心。”
63歲的侯勤妞,選擇的居家養老模式,是我國現階段構建的養老體系的重頭戲。
國家衛健委的一組數據體現了現階段中國養老的特點:90%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,7%的老人依托社區養老,3%的老人入住機構養老。
老人大多傾向居家養老,服務的手段得跟上。鄭東新區管委會社會事業局法制外宣辦主任齊江華介紹,小郭村社區居民共4000多人,60歲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人,養老需求旺盛。社區去年引入社會力量,開辦了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龍湖辦事處養老服務中心,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照料、吃飯洗澡、健康咨詢、打牌下棋等服務。
定期到家里探望老人和給老人過生日,是龍湖辦事處養老服務中心的特色工作。目前,該中心的日常運營由鄭東新區悅榮養老服務中心負責。“我們掌握了社區每一位老人的信息,工作人員定期上門探望老人,為老人提供服務,和老人嘮嘮家常,有什么風險隱患也能及時排除。”鄭東新區悅榮養老服務中心理事長原芳說。
智慧養老,若需幫助“一鍵呼”
85歲的湯雪梅住在鄭州市廣電社區,“在家生活習慣了,能做能吃能喝,哪里也不想去”。
為讓像湯雪梅這樣的高齡獨居老人在家養老也舒適,今年5月份,她所在的街道特意安排人員對她家進行智能適老化改造,安裝了紅外感應器、門磁報警器等。
“我在家要是摔倒了,紅外感應器就能感應到,養老服務中心智慧平臺就會報警。屋門要是超過一定時間沒關,門磁報警器也會響,智慧平臺也能及時發現。”湯雪梅說。
鄭州市金水區民政局局長劉楠說,在養老工作方面,金水區搭建了覆蓋區、街道、社區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,為高齡、空巢、特困、獨居老人配備視頻監控、智能床墊、“一鍵通”緊急救援呼叫器等設備,“老人萬一發生什么意外,區里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就會監控到,隨時排除風險”。
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,河南正在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更加高效智能,未來河南的目標是打造省、市、縣三級互通的智慧養老服務網絡,為全省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“點菜式”服務。
居家養老
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,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家政服務、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。
河南省老齡產業協會秘書長邱浩介紹,居家養老與家庭養老的概念不一樣。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的、靠血緣關系維持的養老,即中國傳統觀念中的“養兒防老”。居家養老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,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,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。